咨询热线:400-123-4567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  NEWS

新闻中心

行业动态

BD半岛【新华财经研报】国内数字金融概述:在实践中成长服务经济发展潜力大

发布时间: 2024-03-01 次浏览

  BD官方网站融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BD半岛。”其中,数字金融是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,是金融强国的基石,是五篇大文章的“底座”。本文通过梳理国内数字金融发展脉络、概念定义、现状及特点,希望给大家呈现简洁清晰、重点突出的基础认识。

  在科技和金融的互动发展历程中,两者关联、融合、创新,逐渐催生了金融电子化、互联网金融、金融科技、数字金融等新概念。其中,数字金融内涵最丰富、范畴最宽广。当前,中国数字金融呈现业态多样、细分领域使用渗透率高等特点,并在促进金融普惠、加速产品创新等维度展现巨大潜力。同时,对存在的相关风险我们也应加以关注。

  国内数字金融实践萌芽较早,但正式概念的提出却是近几年的事。从早年的金融电子化、互联网化到近年的互联网金融、金融科技、数字金融,技术和金融的融合发展呈现上升态势,范畴不断扩展,实践不断丰富,相关概念也逐步出现。

  我国数字金融的萌芽,可追溯至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“金融电子化”,银行等机构采用各种电子化设备、通信技术、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实现各类金融业务处理自动化的过程。实践中,呈现“操作电子化、系统联网化、标准统一化”特征。

  2012年之后,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公司进入金融领域,以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金融形态兴起,“互联网金融”概念出现。互联网金融被认为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、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、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。

  2016年3月,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了《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》,对“金融科技”做出定义——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,形成对金融市场、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、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。

  2016年“数字金融”概念便在学术界出现,但受到广泛重视则是在2021年7月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及之后。实际上,在2020年4月世界发布的《数字金融服务报告》中,便已将互联网金融、金融科技、数字金融统称为数字金融。

  近几年,各界关于“数字金融”概念提出了多种定义,但都离不开业务主体、数字技术、改善金融服务三个维度,侧重点也逐步从技术赋能金融业务,转向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、更好服务。

  早在2018年,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,就给出“数字金融泛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、支付、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”的初步定义,后在2023年补充了“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并改善金融服务”的表述。

  2021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等发布的《数字金融蓝皮书: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报告(2021)》中,将数字金融定义为:持牌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,通过数据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,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、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。该书2023版在定义中增加了“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”的措辞。

  在2023年12月,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在《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》中明确表述:发展数字金融,巩固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优势。发展数字金融,能够提高金融服务交付速度、透明度和安全性,降低交易成本,促进金融资源要素实现网络化共享、集约化整合、精准化匹配,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

  综合各方观点,我们认为:数字金融是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以数据为关键要素、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为关键动力,进行金融业务模式的数字化创新,最终实现与数字经济全面适配的金融形态。

  当前,中国数字金融业态多样、渗透率高,通过对金融业流程、环节的重塑、改进,极大提升了金融运行效率,丰富了金融生态体系,在金融普惠、产品创新上前景明确、潜力巨大。另外,潜在风险也需重视。

  近几年,数字金融业态不断丰富,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,且已经渗透到多个细分领域。数字技术在推动、证券、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、创新改良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果BD半岛,其中数字银行、数字货币、移动支付、智能投顾等业态已为大众熟知,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。

  普及率世界领先。在2024年1月第11期CF40南沙金融沙龙上发布的《如何建设数字金融强国》中,黄益平等指出:“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,移动支付平台用户数量超10亿,移动支付的普及率达到86%,居世界第一”。

  此前,普惠金融的难点在于——客户群体,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,有着分布散、规模小、硬信息少、抵押资产缺乏等特点,导致获客成本高、风险控制难。数字金融能够凭借降低成本、高效拓客、产品创新,为原本受到金融排斥、难以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如城镇低收入者、农民、现金流较小的小微企业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,实现金融普惠。

  数字金融促进普惠的具体表现有:(1)降低成本方面,数字金融凭借数字化技术替代,部分替代线下网点,减轻了低密度的偏远区域的网点与人力开支;同时,大数据技术在用户数据信息分析、使用者需求识别以及精准营销方面具备效率优势,减少了金融机构拓新、获客成本;(2)业务拓展方面,数字金融可突破网点布局的空间、地域限制,边际拓展成本极低,覆盖范围更大,能够为县级、村庄、社区等层面提供更高效、更便利的金融服务与产品;(3)产品创新方面,数字金融利用信息技术优势BD半岛,可通过流程智慧化再造、建设网络服务平台、运用物联网信息跟踪、产业链需求识别等手段,打造更多元、更智慧、更精准的数字信贷产品,为实体经济“输血供氧”。

  传统金融领域以存贷款业务为主,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竞争,也受到非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冲击。伴随着银行业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,发力数字金融领域,将大大增强传统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能力,带来新业态、新产品的不断涌现。

  伴随着技术更迭,数字金融不再局限于传统金融业态的“线上化”,更将对经济数据要素实现价值挖掘。例如:借助产业互联网,可以对企业端数据进行采集,实现对产业链订单、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重估,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、财务咨询、价格风险管理、融资租赁等服务。当前,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实现革命性的突破,大模型正重塑科技生态,将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当前,虚拟数字人、AI客服机器人、网点陆续出现,领先银行甚至可以通过语气和微表情进行客户情绪辨识,并通过AI助手的提示和帮助对客户进行情感关怀,AI应用更为智能高效、产品创新层出不穷。

  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,客观存在一些风险:(1)实体网点和人力配置重要性下降,银行原有机制、流程需做调整,裁撤部分实体网点、调整流程设置、优化人员结构,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经营端压力,对合理把握数字化转型节奏提出要求;(2)金融本身具备风险特征,而信息技术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,更易在社会群体中形成一致性预期,如果形成负面效应,其冲击性也可能会大幅增加,有必要对网络金融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;(3)数字金融伴随的各类新型风险,如数据风险、模型风险、技术风险等,也需高度重视。

  总而言之,金融监管层面须加强数字金融监管,确保所有金融活动依法全面纳入监管,使数字金融监管走向法治化、规范化和数智化。

 
半岛·体育(BD SPORTS)官方网站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热线电话:400-123-4567  公司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Copyright © 2012-2018 半岛·体育(BD SPORTS)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   蜀ICP备2022017070号-6